【藝術就是我的語言】
關於藝術也關於文字的思考
定格動畫師手記/跨領域之後……/看展門道(或歧路)/變裝與文字的對話/藝術評論的主體性、雜訊性、學術化/採訪藝術家的鋩角/表演的發聲練習/藝術文體的抽芽時光/小說家如何用文字引渡繪畫與攝影?
■傾身細語
夢遊會/馬翊航
■造物者說
動畫創作手記/劉清華
■跨領域藝術書寫
業餘書寫的餘地/陳晞
■拿捏劇本與小說
如果非寫不可當然是先寫劇本啊/吳明倫
■演唱會的構造
拆解一場演唱會/陳冠亨
■展覽的對讀
南美館與代天府的兩種「地獄展」/謝宜安
■展覽的引路
觀「光: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」之隨想/盛浩偉
■對話藝術家
血與口紅的抵抗/白樵╳跩姬寶貝
■藝評的主體性
這幾年的情愛與時光,終究是錯付了?/劉星佑
■藝評的雜訊性
散論音樂書寫/王凌緯
■藝術書寫的學術化
藝術書寫當中的學術化問題/汪正翔
■採訪藝術家
採訪藝術家的鋩角(mê-kak)/張慧慧
■看他們親身示範
專訪影響.新劇場導演呂毅新/編輯部
「《i》負一開根號」參與學員QA
■如何形成自己的「美學」
渡過或者拉長,關於藝術文體的青春期/張玉音
■文學中的藝術作品
李渝與攝影/鍾秩維